Android代码混淆(1501210963 马熠东)

1、简介

Java是一种跨平台的、解释型语言,Java源代码编译成中间“字节码”存储于class文件中。由于跨平台的需要,Java字节码中包括了很多源代码信息,如变量名、方法名,并且通过这些名称来访问变量和方法,这些符号带有许多语义信息,容易被反编译成Java源代码。为了防止这种现象,我们可以使用混淆器对Java字节码进行混淆。

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,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,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,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。Android上的APP绝大部分是使用Java语言开发,编译时会编译成Dalvik字节码(即dex文件),运行时由Android自带的Davik虚拟机解释执行。由Java开发的APP很容易被逆向破解,目前市面上已有的Java程序反编译工具有baksmali、jd-gui、apktool等。为防止APP被逆向破解,对抗反编译工具成为重要手段,常见方法有:使反编译工具无法正常运行、代码混淆等。

2、意义

混淆就是对发布出去的程序进行重新组织和处理,使得处理后的代码与处理前代码完成相同的功能,而混淆后的代码很难被反编译,即使反编译成功也很难得出程序的真正语义。被混淆过的程序代码,仍然遵照原来的档案格式和指令集,执行结果也与混淆前一样,只是混淆器将代码中的所有变量、函数、类的名称变为简短的英文字母代号,在缺乏相应的函数名和程序注释的况下,即使被反编译,也将难以阅读。同时混淆是不可逆的,在混淆的过程中一些不影响正常运行的信息将永久丢失,这些信息的丢失使程序变得更加难以理解。

混淆器不仅能保护代码,还能精简编译后程序的大小。由于缩短变量和函数名以及丢失部分信息, 编译后jar文件体积大约能减少25% ,这对网络传输成本是有一定意义的。

3、简单示例

新建Android工程,主活动MainActivity,代码如下:

新建Target.java,Target类将作为混淆的对象,代码如下:

生成apk文件,并解压出classes.dex文件

使用dex2jar进行反编译,生成classes_dex2jar.jar包

使用jd-gui查看编译后的代码,如下:

在混淆代码之前,我们能很清楚的反编译出Android应用的源代码

接下来,我们将使用Android项目工程中的proguard-project.txt,project-properties文件进行代码混淆,首先修改project-properties文件,去除proguard.config那行的注释,并修改: Proguard.config= ./proguard-project.txt .即指定混淆文件是项目中的proguard-project.txt

修改proguard-project.txt文件,添加如下内容:

然后,继续之前的反编译步骤,得到如下结果:

可见,文件名被混淆成了一系列的字母,混淆成功。

4、其他Android代码混淆技术

以上实例所代表的技术是,Java类名、方法名混淆。

另外,还有其他的Android代码混淆技术:

Java代码混淆。通过对功能代码流程进行乱序混淆,实际运行时乱序混淆后的代码流程却和原始代码流程是一样的,但反编译出来的代码流程静态阅读时与原始流程有很大差异,使破解者很难通过静态分析理解代码功能,从而保护代码不被逆向分析。比如,原始的代码流程是1->2->3->4->5->6->7,经过乱序混淆后静态反汇编查看到的代码流程可能变成2->7->5->1->6->4->3,实际运行时代码流程仍然是1->2->3->4->5->6->7。

Dalvik。将dex文件中的部分或全部Dalvik字节码加密,每次需要执行时由专门的Native代码负责动态解密和回填,静态反编译出来的代码已经无法阅读甚至无法反编译,动态调试也难以逆向分析。

这两种技术方法,爱加密都可以做到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