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droid MD5加密算法及混淆技术探究(1501210723 魏焓颖)

1、android混淆技术

Android混淆是Android开发者经常使用的一种用于防止被反编译的常见手法。Android开发基于java语言的,很容易被别人反编译出来,一下就相当于裸奔了,特别是用于商业用途的时候,防止反编译是必要的措施。而Android混淆的确可以保证Android源代码的一定安全。

1.1 Java类名、方法名混淆

Dalvik字节码包含了大量的调试信息,如类名、方法名、字段名、参数名、变量名等,使用反编译工具可以还原这些信息。由于类名、方法名等通常都会遵循一定的命名规范,破解者很容易根据这些信息来猜测代码功能,阅读起来就跟查看源代码一样。从Android 2.3开始,Google在SDK中加入了一款叫ProGuard的Android混淆工具,ProGuard会删除这些调试信息,并用无意义的字符序列来替换类名、方法名等,使得使用反编译出来的代码难以阅读,提升逆向难度。使用ProGuard 对Android混淆过后,反编译出来的类名和方法名无法阅读,但是反编译出来的功能代码仍然是非常容易阅读的,和源代码差不多,破解者仍通过阅读功能代码来自行标记类名、方法名等,然后逆向破解。

1.2 Java代码混淆

通过对功能代码流程进行乱序混淆,实际运行时乱序Android混淆后的代码流程却和原始代码流程是一样的,但反编译出来的代码流程静态阅读时与原始流程有很大差异,使破解者很难通过静态分析理解代码功能,从而保护Android混淆代码不被逆向分析。比如,原始的代码流程是1->2->3->4->5->6->7,经过乱序Android混淆后静态反汇编查看到的代码流程可能变成2->7->5->1->6->4->3,实际运行时代码流程仍然是1->2->3->4->5->6->7。

1.3 Dalvik字节码加密

将dex文件中的部分或全部Dalvik字节码加密,Android混淆,每次需要执行时由专门的Native代码负责动态解密和回填,静态反编译出来的代码已经无法阅读甚至无法反编译,动态调试也难以逆向分析。目前有这一技术的有 爱 加 密。

1.4 Android apk加密

Android混淆可以保证源代码的一定安全,但是并不全面。Android apk加密技术包括:DEX加壳保护,DEX指令动态加载保护和高级源码混淆保护。其中DEX加壳保护通过将DEX文件隐藏,并生成一个类似于虚像的壳文件,阻止黑客利用反编译工具获取App源码。另外,爱 加 密 独有的so库保护,使得C/C++ 层面的代码安全也得到防护。加上资源文件保护(图片、音频等文件的防查看和防修改)、xml 主配文件保护(对主配文件进行二次签名)、内存保护等措施,可以基本保证App的动态和静态安全。

2、 相关知识

2.1 关于dex文件

APK是Android Package的缩写,即Android安装包(APK)。APK文件盒Symbian Sis或Sisx的文件格式差不多。通过将APK文件直接传到Android模拟器或Android手机中,然后执行并安装。APK文件和SIS一样,把Android Sdk编译的工程打包成一个安装程序文件,这个文件的格式为APK。 APK文件其实是ZIP格式的一个压缩包,但后缀名被修改为APK,通过UnZip解压后,我们就可以看见Dex文件,Dex是Dalvik VMexecutes的全称,即Android Dalvik执行程序,并非Java ME的字节码而是Dalvik字节码。 在Android平台中dalvikvm的执行文件被打包为APK格式,最终运行时就会被加载器解压然后获取编译后的android manifest.xml文件中的permission分支相关的安全访问,但是仍然拥有很多限制,如果你将APK文件传到/system/app文件夹下会发现执行是不受限制的。安装的文件可能不是这个文件夹,而在Android Rom中系统的APK文件默认会放入这个文件夹,它们拥有着Root权限。 接下来看一下,以豌豆荚APK为例, 下面进行解压缩,可以看到有了dex文件: 其中,META-INF文件夹一般存放apk的签名文件,res文件夹存放资源文件,AndroidManifest.xml是程序的全局配置文件,classes.dex是Dalvik下的可执行程序,resources.arsc是编译后的二进制资源文件。要想实现对apk文件的加壳脱壳首先得熟悉dex文件的结构,接下来就一步步的分析并熟悉dex文件。 Dex(Dalvik VM executes)即Anroid Dalvik虚拟机下的可执行程序,由Dalvik字节码组成,Dex文件的结构比较紧凑,但是还可以将其进一步优化成ODEX文件。Dex文件结构如下:

基本的DEX 头如下所示, 大小为112bytes(0x70字节).

typedefstruct DexHeader { u1 magic[8]; /includes version number / u4 checksum; /adler32 checksum / u1 signature[kSHA1DigestLen]; /SHA-1 hash / u4 fileSize; /length of entire file / u4 headerSize; /offset to start of next section / u4 endianTag; u4 linkSize; u4 linkOff; u4 mapOff; u4 stringIdsSize; u4 stringIdsOff; u4 typeIdsSize; u4 typeIdsOff; u4 protoIdsSize; u4 protoIdsOff; u4 fieldIdsSize; u4 fieldIdsOff; u4 methodIdsSize; u4 methodIdsOff; u4 classDefsSize; u4 classDefsOff; u4 dataSize; u4 dataOff; }DexHeader;

对于Dex文件中的类,类数据之间的关系图如下: 对于每个类而言,都有一个class_def_item结构体,其中class_idx指明了这个类的类名,superclass_idx指明了这个类的父类,在这个class_def_item结构体中最重要的就是class_data_off这个字段,这个字段指出了这个类中所拥有的字段和方法,在混淆时需要先混淆类名,然后找到这个类所拥有的字段和方法进一步混淆。

2.2 MD5加密算法

MD5,全称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,信息摘要算法,是一种基本的单向加密算法。它是一种非可逆加密,就是不可解密的加密方法。 MD5是一个安全的散列算法,输入两个不同的明文不会得到相同的输出值,根据输出值,不能得到原始的明文,即其过程不可逆;所以要解密MD5没有现成的算法,只能用穷举法,把可能出现的明文,用MD5算法散列之后,把得到的散列值和原始的数据形成一个一对一的映射表,通过比在表中比破解密码的MD5算法散列值,通过匹配从映射表中找出破解密码所对应的原始明文。 MD5的算法思想表示如下图: 关于MD5算法的java代码如下:

public static String getMD5(String str) { try { // 生成一个MD5加密计算摘要 MessageDigest md = MessageDigest.getInstance("MD5"); // 计算md5函数 md.update(str.getBytes()); // digest()最后确定返回md5 hash值,返回值为8为字符串。因为md5 hash值是16位的hex值,实际上就是8位的字符 // BigInteger函数则将8位的字符串转换成16位hex值,用字符串来表示;得到字符串形式的hash值 return new BigInteger(1, md.digest()).toString(16); } catch (Exception e) { throw new SpeedException("MD5加密出现错误"); } }

3 设计实现

3.1 系统总体架构

(1)系统主要由获取DEX的字段和方法,以及混淆字段和方法两部分组成:

(2)主要研究内容

3.2 混淆规则

并不是所有的类,方法和字段都能被混淆,在使用proguard混淆代码时同样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设定,指出哪些可以被混淆,哪些不能被混淆,常用的混淆规则有:  Android系统组件(Activity,Service等)不能被混淆  自定义view不能被混淆  jni调用不能被混淆  Android R文件不能被混淆  Android Parcelable,需要使用android序列化的不能被混淆  枚举类型不能被混淆  某些资源文件不能被混淆  不能混淆init函数

由于混淆规则很多,要实现proguard那样的混淆器并不容易,本次实现代码中进行了简化,主要目的在理解混淆的原理。

3.3 关键代码

混淆之后需要重新计算Dex文件的头部中的signature和checksum,python代码如下: def ReCalSignature(self):

    #4 + 4 + 4 + 20
    self.dex.seek(32)
    sigdata = self.dex.read()
    sha1 = hashlib.sha1()
    sha1.update(sigdata)
    print "signature:",sha1.hexdigest(),"\n",sha1.digest()

    self.dex.seek(12)
    self.dex.write(struct.pack("20s",sha1.digest()))


def ReCalChecksum(self):
    self.dex.seek(12)
    checkdata = self.dex.read()
    checksum = zlib.adler32(checkdata)
    print "checksum:",checksum

    self.dex.seek(8)
    self.dex.write(struct.pack("i",checksum))

生成固定长度的随机字符串: self.randomstr = ["a","b","c","d","e","f","g","h","i","j",\ "k","l","m","n","o","p","q","r","s","t",\ "u","v","w","x","y","z",\ "A","B","C","D","E","F","G","H","I","J",\ "K","L","M","N","O","P","Q","R","S","T",\ "U","V","W","X","Y","Z",\ "0","1","2","3","4","5","6","7","8","9"]# 62

def GenRandomStr(self,len):

    while True:

        str = ""

        for i in range(len):
            num = random.randint(0,61)
            str = "".join([str,self.randomstr[num]])
        print str

        if self.usedstr.has_key(str): #防止重复
            continue
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self.usedstr[str] = 1
            break

    return str

在混淆类名是需要注意:类名中包含的包名不能被混淆,比如类名:Lcom/example/util/Signature; 这时Lcom/example/util/ 这一段是不能被混淆,并且最后的;也不能被混淆,所以需要被混淆的数据只有Signature。实现时可以从字符串后面往前找到第一个/,混淆长度中再减去1(;长度) 。 在混淆方法名和字段名时没有混淆类名时的那种限制,直接进行混淆即可。

3.4 混淆效果

1)解压apk.用好压就能直接解压,获取到classes.dex文件 2)用dex2jar这个工具来生成classes_dex2jar文件. a,把刚刚解压出来的classes.dex文件放到dex2jar根目录,然后用dos命令定位到该目录,执行命令dex2jar.bat classes.dex直到done. 就会发现多了一个jar文件。 然后用jd-gui打开这个jar文件,就能看到项目的结构了 可以看到a.b.c这些被更改的类名,说明混淆成功

4 参考资料

1) Android studio代码混淆使用心得 http://www.softwareace.cn/?p=1151 2) Dex混淆原理 http://burningcodes.net/dex%E6%B7%B7%E6%B7%86%E7%9A%84%E5%8E%9F%E7%90%86%E5%8F%8A%E5%AE%9E%E7%8E%B0/ 3) http://bbs.e4asoft.com/thread-21218-1-1.html 4) http://blog.csdn.net/hytfly/article/details/24459257 5) http://jingyan.baidu.com/article/72ee561ab02632e16138dff8.html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